
2024年4月26日至28日,由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婦科承辦的2024年河北省第十六屆婦科微創理論與實踐論壇暨第八屆婦科微創理論與實踐護理論壇(燕趙論壇)、河北省第七屆婦科腫瘤年會(太行論壇)、河北省第三屆婦科腫瘤MDT論壇、河北省第二屆宮頸及陰道病變引航論壇在石家莊隆重召開。
會議邀請國內外著名婦科專家,圍繞婦科微創、婦科腫瘤、護理等領域前沿熱點話題展開深入探討,為廣大婦科醫師提供一場學術視聽盛宴。
開幕式 / 隆重開幕
4月27日上午8點,大會正式開幕。由大會執行主席、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張輝教授擔任主持。

大會執行主席、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
張輝教授主持開幕式
張輝教授隆重介紹了蒞臨會場的各位領導及嘉賓,并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及誠摯的感謝。

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單保恩書記致辭
單保恩書記在致辭中講到,大會已成功舉辦15屆,深受廣大婦產科醫生的喜愛和關注。大會已經成為我省婦科腫瘤領域品牌會議,對持續提高河北省婦科腫瘤綜合防治水平,降低婦科腫瘤的發病率、死亡率具有重大影響。本次會議內容豐富多彩,會議首日多位專家演示了腹腔鏡下宮頸癌手術、卵巢癌手術、盆底重建術等多例手術。在即將開始的學術講座環節,還將有數十位省內外專家就宮頸癌保育治療、卵巢癌規范化治療、機器人手術、腫瘤護理等領域前沿熱點展開深入探討。此外,還有特殊疑難病例分享討論、青年醫師手術技能展示等精彩內容。希望大家積極交流,博采眾長,開拓視野,提升技能。最后祝論壇圓滿成功。
大會還有河北省醫學會桑文淑秘書長、河北省預防醫學會閆軍濤秘書長、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慶西南醫院)梁志清教授和大會主席、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康山教授,分別對大會的勝利召開祝賀致辭,祝論壇圓滿成功。
宮頸癌專題

吳小華教授:FIGO IB2期宮頸癌保育安全性考量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吳小華教授薈萃文獻分析比較了宮頸癌腹腔鏡手術和開腹手術的預后,還結合解剖示意圖和大家講解了宮頸癌手術的重點難點問題以及處理技巧。吳教授重點分享了IB2期宮頸癌保育手術的復旦經驗,和大家探討了結扎子宮動脈、保證1 cm無瘤宮頸切緣、新輔助化療+ART手術在宮頸癌患者保育中的應用探索。吳教授的精彩講解幫助大家拓展了思路,讓大家對宮頸癌保育手術有了更多的思考。
梁志清教授:晚期及復發難治子宮頸癌免疫治療現狀與拓展思考
免疫治療作為一種新的治療模式,在多種惡性腫瘤中取得了令人振奮的進展,也為復發轉移性宮頸癌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正在逐步改變晚期宮頸癌的治療格局。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慶西南醫院)梁志清教授首先簡要介紹了免疫治療特點,薈萃分析指出復發性宮頸癌二線治療推薦免疫治療。之后他重點講解了宮頸癌的免疫檢查點與治療進展,包括免疫檢查點治療的機制與優勢、目前已獲得試驗結果的臨床研究、免疫治療耐藥新思路以及目前正在開展的臨床研究。
孟元光教授:國產5G遠程手術在婦科的應用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孟元光教授首先簡要介紹了遠程醫療發展史、遠程指導手術的概念、遠程手術的分級、我國遠程手術的探索與發展、遠程機器人手術的基本原理,以及我國遠程機器人手術開展情況。隨后,孟教授還介紹了團隊完成的全球首例5G遠程機器人婦科手術,并展示了1例5G遠程機器人困難子宮切除視頻。他講到,機器人手術可通過高精度的多維度視覺系統、精密的手術臂和控制系統,實現對手術的準確控制。遠程手術搭載5G技術,患者和醫生無須碰面,即使是千里之外,在標準的手術操作間,也可身臨其境開展數千公里外的手術操作,讓診療更加便利。
康山教授:宮頸癌手術,開腹 vs. 腹腔鏡
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康山教授講到,子宮切除范圍是宮頸癌根治術的手術重點和難點,開腹和微創的手術范圍要求一致。腹腔鏡下根治性子宮切除術的宮旁、陰道及淋巴結切除范圍與開腹手術相當,堅持無瘤原則,杜絕腫瘤暴露散落后,微創手術和開腹手術預后一致。康教授還和大家一起探討了LACC試驗,并分享了團隊在腹腔鏡宮頸癌手術方面的臨床研究數據,表示LACC試驗對腹腔鏡手術的質疑為該技術的進步起到不可磨滅的貢獻,要科學看待LACC試驗在內的所有臨床研究,進而歷史性的推動腹腔鏡宮頸癌根治技術的進步已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
李斌教授:宮頸癌手術新理念及新技術應用的再思考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李斌教授首先介紹了宮頸癌手術Q-M分型特點以及Q-M新手術分級中子宮切除范圍,并圖文并茂地講解了盆腔自主神經的精細解剖、輸尿管隧道及陰道旁組織的解剖結構及術中處理等宮頸癌手術解剖要點。隨后李教授講解了宮頸癌SLNB的國際大型研究、宮頸癌SLNB的應用指征、示蹤方法及術中應用、技術要點,他表示普及前哨活檢任重道遠,還需要繼續努力。最后就(1)宮頸癌手術新分型理念是該切除的要切除,該保留的要盡量保留?(2)前哨淋巴結活檢技術是應該繼續研究還是立刻投入臨床應用?(3)腹腔鏡手術是偃旗息鼓還是應重振旗鼓?這3個問題和大家展開深入探討。
李科珍教授:從NACT到NACI——宮頸癌新輔助治療的探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李科珍教授重點分享了團隊在宮頸癌新輔助治療方面所進行的探索工作,詳細講解了項目方案、項目實施以及項目成果。此外,她還介紹了PD-1抑制劑聯合新輔助化療在PD-L1陰性局部晚期宮頸癌中的臨床療效研究、PD-1抑制劑和化療作為新輔助免疫治療聯合手術對比同步放化療治療局部晚期宮頸癌的臨床療效等正在有序開展的NACI系列研究。李教授的全面講解讓與會醫生對宮頸癌新輔助治療研究有了更多的了解。
劉開江教授:腹腔鏡下早期卵巢癌分期手術優勢及規范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劉開江教授指出,腹腔鏡技術在早期卵巢癌的全面分期/再分期中具有優勢,特別推薦再分期手術,初次分期需要符合腫瘤完全切除的無瘤原則。劉教授主要從腹腔鏡下大網膜切除的規范和注意事項、腹腔鏡下腹主淋巴結切除的規范和注意事項這兩方面展開講解,展示了腹腔鏡下正位和倒位兩種大網膜切除手術視頻以及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清掃手術視頻。他表示,采用倒位切除大網膜和腹主動脈旁淋巴結,較正位切除更完整、更簡單,也更易避免并發癥的發生。腹腔鏡下脾區大網膜的切除和左側腹主腎靜脈區的淋巴結清掃是難點和關鍵。
宮頸癌病例分享

此環節由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康山教授、張輝教授主持,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孫海燕醫生分享一例宮頸錐切術后確診宮頸鱗癌IA2期的病例。康山教授、張輝教授、李科珍教授、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王珂教授、山西省腫瘤醫院趙宏偉教授針對此病例的診療方案進行分析探討,還對宮頸癌免疫治療的時機、宮頸癌廓清術的適用范圍、腺癌與鱗癌放療與手術方面的不同、前哨淋巴結切除是否可以取代系統淋巴結切除等宮頸癌相關熱點問題進入深入交流。
卵巢癌專題
周圣濤教授:CA-125 KELIM指數在晚期卵巢癌診治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周圣濤教授薈萃多項研究和大家分享了CA-125 KELIM指數在NACT-IDS、輔助化療、維持治療中的應用價值。KELIM評分反映了腫瘤的化療敏感性、KELIM值越大,腫瘤的敏感性越高。新輔助化療后,KELIM大于1的患者PFS顯著長于KELIM小于1的患者。低KELIM值患者,化療不敏感,手術對預后影響更大。輔助化療中,高KELIM患者,化療敏感,生存期(PFS和OS)優于低KELIM患者。
張師前教授:卵巢癌規范化治療,我還有多遠?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張師前教授首先以一例典型卵巢癌病例因診療過程不規范導致不良結局為切入點,以此說明卵巢癌規范化診療的必要性,提出卵巢癌規范化治療需要回答:主要矛盾是什么?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哪里?最后提出卵巢癌的臨床決策與規范治療的最終目標是使患者獲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制定治療方案時既要做到遵循指南,也要因人制宜,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朱筧青教授:卵巢癌手術治療進展
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朱筧青教授表示,手術的終極目標是切除所有病灶,晚期卵巢癌應轉診到卵巢癌收治量大的三甲醫院,由經驗豐富的婦科腫瘤醫生及多學科團隊進行管理。初始腫瘤細胞減滅術(PDS)應被視為大多數患者的“金標準”。新輔助化療及間歌性減瘤術(NACT+IDS)可減少圍術期并發癥,適用于自身狀況差或腫瘤負荷高可能無法去除干凈病灶的患者。
崔恒教授:卵巢癌化療用藥的選擇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崔恒教授講到,近年來卵巢癌的治療模式發生了諸多改變,但無論如何改變,化療仍占有重要地位,它直接關系到患者是否可以實現長期生存和生活質量。崔教授介紹了卵巢癌主要化療藥物的特性、早期卵巢癌化療的若干注意事項,重點講解了晚期和復發性卵巢癌化療用藥選擇應遵循合理性和安全性,提出:要注意藥理作用配伍合理、不宜隨意配伍;要有充分的臨床高級別證據支持;對后續治療影響小;對于初始和復發卵巢癌,特別耐藥性復發患者的治療原則不同;應選擇無用藥禁忌證、副作用可以耐受的藥物。
Antonio González-Martín教授:Latest Progression in First-Line Maintenance for Advanced Ovarian Cancer
目前晚期卵巢癌一線治療已經形成了“手術+含鉑化療+維持治療”的治療格局,以PARP抑制劑為基礎的維持治療方案在臨床上已經被廣泛應用。西班牙納瓦拉大學癌癥中心Antonio González-Martín教授和大家一起探討了卵巢癌一線維持治療最新進展,分享了PARP抑制劑用于晚期卵巢癌一線維持治療相關的重要研究。

之后,Antonio González-Martín教授、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張輝教授、滄州市中心醫院劉世凱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李寧教授、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朱筧青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申震教授針對上皮性卵巢癌評估系統選擇、NACT期間CA125下降不滿意或上升后如何處理等卵巢癌診療熱點問題展開深入交流。
卵巢癌討論環節
楊佳欣教授:談談卵巢未成熟畸胎瘤診治分層及病理分類
北京協和醫院楊佳欣教授展示了卵巢未成熟畸胎瘤影像學檢查結果,并結合具體病例分享了未成熟畸胎瘤的診療經驗,還向大家介紹了兩種特殊罕見類型的未成熟畸胎瘤——外周原始神經外胚層瘤(PNET)和復雜生長性畸胎瘤綜合征(GTS)。楊教授表示,未成熟畸胎瘤是小眾腫瘤,但有時候處理起來會很麻煩。超過80%未成熟畸胎瘤是早期病例,初次診治是治愈并保留生育力的關鍵,她強調手術決策非常重要,手術治療應充分適度,早期減少化療傷害,保留器官及功能。
李雁教授:PMP規范化治療創新探索20年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李雁教授首先分享了一例典型腹膜假性黏液瘤(PMP)病例,隨后提出了6個問題:(1)PMP是什么疾病?(2)為什么研究PMP?(3)PMP治療原則是什么?(4)PMP治療技術知多少?(5)下一代PMP診治技術在哪里?(6)如何以PMP帶動腹膜腫瘤學科發展?圍繞這幾個問題和大家展開深入探討。
王登鳳教授:晚期卵巢癌NACT-IDS治療模式的優化探索
四川省腫瘤醫院王登鳳教授重點講解了NACT+IDS治療模式的預后獲益、NACT+IDS治療模式最大效益化的保障措施以及如何改善患者預后。王教授表示,一種技術或者方法使用不當或者濫用,不完善或者認識不充分,理解不恰當或者掌握不適宜,都會降低其價值,甚至造成傷害或者浪費!NACT+IDS治療模式仍充滿著希望,值得不斷探索其更加合理、更好的用法。
卵巢癌病例分享

精彩的講座環節之后是病例討論環節,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楊家慧醫生匯報了一例卵巢癌高級別漿液性癌IVb期病例。崔恒教授、楊佳欣教授、李寧教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宋坤教授、王登鳳教授、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劉雅坤教授圍繞如何評價ADC類藥物在卵巢癌中地位、一線維持治療中CA125升高的管理策略等卵巢癌診療中的熱點問題進行深入交流。
前沿熱點專題

隋龍教授:AIS的治療策略更新與保留生育
宮頸原位腺癌(AIS)的臨床管理存在(1)缺少基于循證證據的指南、規范;(2)細胞學診斷標準欠統一、陰道鏡診斷缺少標準;(3)組織學取樣、診斷困難等諸多難題。為此,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隋龍教授在講座中圍繞AIS的治療策略更新與保留生育進行了精彩授課。隋教授首先分享子宮頸腺癌的發病情況以及發病率增長的原因,隨后講解了AIS診治中遇到的問題、AIS發病的原因、AIS特點、AIS診斷,并結合現有指南和觀點、2019 ASCCP新處理指南以及紅房子醫院的研究及提示,薈萃分析地講解了宮頸AIS的處理。
趙昀教授:宮頸腺性病變的診斷與思考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趙昀教授結合3個真實的臨床病例,從其病史、診治經過、病情變化等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并通過展示各個階段的陰道鏡圖片及病理圖片,講解了宮頸腺性病變的診治要點及其與鱗狀上皮病變圖像的鑒別要點。她強調,在宮頸病變診治中一定要注意在鱗狀上皮病變中是否合并腺性病變,保守管理的患者一定要做頸管搔刮,避免漏診。趙教授表示,定期篩查非常重要,通過篩查頻次的增加,可以彌補篩查敏感性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對腺性病變,但前提是患者隨訪依從性要好。
李小平教授:卵巢癌肝轉移診斷與綜合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4版)
肝是卵巢癌常見的遠處轉移器官之一,重視卵巢癌肝轉移的規范化診治,對改善疾病預后有重要意義,是當下臨床研究的熱點問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李小平教授會上就《卵巢癌肝轉移診斷與綜合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4版)》的制定背景進行了介紹,隨后結合本指南,圍繞卵巢癌肝轉移的分類、中國分型、診斷、MDT診療模式、綜合治療、療效評估、隨訪等,均進行了詳細全面的解讀,以期為同道分享規范、精準的治療策略,切實改善卵巢癌肝轉移患者的預后及生活質量。
趙宏偉教授:2024 ESGO&SGO卵巢癌治療新進展
山西省腫瘤醫院趙宏偉教授講座中首先分享了卵巢癌生物標志物的檢測進展,隨后結合RENI-1、DUO-O等多個臨床研究,闡述了初治晚期卵巢癌維持治療的新探索,最后結合NORA研究和ANITA研究,分析了PSR晚期卵巢癌維持治療的熱點話題。他指出,HRD狀態可能會隨著化療發生變化,提示我們可以進一步研究;氟唑帕利和塞納帕利研究證實PARP抑制劑一線維持治療全人群獲益,RENI-1研究進一步佐證尼拉帕利用于一線維持治療療效可靠,安全性可控;既往免疫單藥在一線維持治療中折戟,DUO-O研究免疫治療價值有爭議,在PSR維持治療中未達到終點。
李俊東教授:卵巢癌MDT手術模式的現狀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李俊東教授首先分享了卵巢癌多學科手術模式的現狀與特點,隨后介紹了其中心卵巢癌MDT全程管理的收獲與成效,闡明了卵巢癌MDT診療模式的優越性及必要性。他指出,手術治療仍然是卵巢癌最重要的治療手段,應遵循指南,做好圍手術期綜合評估,選擇適合的團隊,通過多學科參與和足夠的耐心實現R0切除的目標。MDT診療理念應從聯合門診到病房,到多學科聯合手術,期望同道們共同努力,推動MDT相關學術活動及科學研究,推動國內卵巢癌MDT的發展。
黃浩教授:腹腔鏡QM-C1、C2術
佛山復星禪誠醫院婦兒醫院黃浩教授以手術視頻解說的形式,通過幽默風趣的語言,為大家細致地講解了腹腔鏡下QM-C1、C2術的手術步驟、操作要點等,包括解剖結構、手術范圍及手術注意事項。黃教授表示,要選擇恰當的病例,手術范圍的大小與術中、術后的并發癥風險相關,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應該選擇C2手術。此外,實施腹腔鏡QM-C1、C2,術者需熟悉宮頸周圍環的概念與解剖。高清的手術視頻與解說讓與會老師們更直觀地學習了宮頸癌腹腔鏡手術操作步驟,為臨床進行腹腔鏡下宮頸癌分期手術提供了更好的指導。
王武亮教授:淋巴回流通路術中顯影與婦科惡性腫瘤淋巴結切除相關并發癥防治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王武亮教授主要圍繞婦科腫瘤與淋巴結切除、下肢及盆腔淋巴回流通路顯影、腹主區域淋巴回流通路顯影這三個方面進行了授課。王教授首先講解了婦科惡性腫瘤手術中淋巴管顯影技術的進展,并介紹了淋巴水腫和淋巴漏的防治策略和措施。他指出,淋巴水腫和淋巴漏的預防是關鍵,應加強認識,重視早期發現和治療;選擇合適的淋巴結手術切除范圍,重視術中的預防措施;術后乳糜漏的發生主要與腸道來源的淋巴管損傷有關,應盡早確診,盡早開始保守治療。
姚書忠教授:靜脈內平滑肌瘤病診斷與手術策略
靜脈內平滑肌瘤病(IVL)是一種罕見的良性平滑肌瘤,多發生于盆腔靜脈,可沿下腔靜脈直至右心及肺動脈造成梗阻;疾病早期無特異癥狀,診斷困難,易漏診或誤診;累及下腔靜脈、心臟時,手術創傷大、出血多;具有易進展、易復發性,尤其是育齡期女性。因此,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姚書忠教授特別圍繞靜脈內平滑肌瘤病的癥狀、診斷與手術策略進行了深入講解。手術徹底切除盆腔內病變,抽出下腔靜脈甚至心臟內瘤栓是本病的唯一治療方法。多科室合作往往可以一次完成所有病灶的切除。
展會現場 / 遠賽醫療全新亮相
遠賽醫療專注于微創外科手術整體解決方案,攜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Fursight?4K超高清熒光內窺鏡攝像系統、恒溫恒壓智能氣腹機和超聲軟組織手術設備等產品亮相此次學術會議,全方位展示醫學可視化、外科能量等明星產品,獲得現場眾多專家的青睞和肯定。

大會期間,遠賽醫療展臺受到專家的熱情關注,參會專家在遠賽醫療展臺紛紛駐足,踴躍體驗產品。
專家通過對4K超高清熒光內窺鏡攝像系統的體驗,對遠賽內窺鏡成像下的組織細節纖毫畢現、熒光下精準組織病灶定位的效果贊不絕口;通過對超聲軟組織手術設備的體檢,贊嘆其快速切割能力以及切割過程不黏連組織的強大性能。
本次2024婦科燕趙論壇?太行論壇圓滿落下帷幕,在婦科微創治療高質量發展創新的路上,遠賽醫療將不斷努力深耕,踐行患者關愛理念,持續與醫療領域行業技術專家合作,與各大醫院專家團隊深度融合,突破臨床應用中技術創新壁壘,加速國產替代,積極響應臨床市場需求,推動中國醫療器械品牌影響力,為中國醫療行業發展添磚加瓦,貢獻遠賽醫療力量。

部分內容轉載自:婦產科在線